今天是:

学生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正文

保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之一

发布日期:2020-10-15    作者:     来源:     点击:

Q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Q2.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本宗旨和目的?

宗旨: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Q3.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启动的时间与上级文件依据有哪些?

经过多次试点,教育部20171026日发布“教师[2017]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同时颁布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系列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我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在全国启动。同时,下发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试行)》等配套文件,并建设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tea.heec.edu.cn)。

师范教育改革是具有延续性的,除了上述文件精神和相关标准外,还需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同时还需要参考有关师范生教育实践方面、师德教育方面的等其他专项通知与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就是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和相关标准开展的。

Q4.哪个机构组织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教育评估机构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我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由河北省教育厅具体组织实施。

Q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是什么?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Q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1)统一体系原则: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省部协同原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 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高校主责原则: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4)多维评价原则: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Q7.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任务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Q8.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类型和层级是怎样的?

类型为“横向三类覆盖”:“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

层级为“纵向三级递进”: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Q9.第二、三级认证的工作程序是怎样?

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与审定--整改提高。

Q10.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和周期是怎样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有效期为6年。

Q11.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的应用有哪些?

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Q12.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方式?

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现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Q13.什么是“OBE”教育模式?

OBE,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OBE教育模式可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

Q14.师范类专业认证和以前的专业审核评估有何异同?

同:二者都属于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在目标、理念和实施方式上是基本一致的。

异:(1)师范类专业认证更系统。(2)专业审核评估的对象主体是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对象主体是专业。(3)问题关注点不同,专业审核评估是“解决最先一公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4)评估重点也不同。专业审核评估是宏观评价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而师范类专业认证则是深入到课程与教师的微观层次。

Q15.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落实“师范生中心”的教育观?

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Q16.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做好六个对接:(1)(反向设计)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2)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4)(正向施工)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5)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6)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Q17.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

做好三个跟踪:(1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2)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3)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推进三个转变:(1)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2)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2)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Q18.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考查范围包括哪几个一级指标?

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

Q19.毕业要求包含哪些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保教知识)、教学能力(/保教能力)、班级指导(/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8方面关键能力。

Q20.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是指什么?

践行师德、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Q21.师范类专业认证“3 3”即“三个产出”、“三个支撑”、“三个评价”是指什么?

三个产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

三个支撑: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三个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Q22.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Q23.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考查“五个度”是指什么?

1)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是否满足国家“出口” 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判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

2)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配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活动安排是否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需求展开,能否有效支撑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养成。

4)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是否形成基于产出的内外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从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出发,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Q24.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经费由谁承担?

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专家组成员(含项目管理员、观察员、秘书)进校考查阶段所发生食宿费、交通费、评审费、会议室租赁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由专项经费承担,各类费用支出标准须严格按照相关经费管理要求执行。

Q25.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通过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1)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建立和培育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2)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的成效,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3)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Q26.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Q2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运行)》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Q28.《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运行)》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分为3个维度,13个领域。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