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教育厅德育处、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精心组织实施高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
夯实思想理论根基。指导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制度,指导学校建立授课效果反馈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围绕“三件大事”在河北的实施推进,围绕西柏坡精神、塞罕坝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承,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在河北的深化研究。
全力营造浓厚氛围。按照教育部要求,组织开展 2022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指导高校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冬奥会志愿者来源高校制作微视频,开展高校师生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网络“云宣讲”。分阶段开展“我们这十年”重温寻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社会实践、“青春告白祖国”等工作。
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高校师生“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以“奋进担当”为重点,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时代楷模、英雄模范、最美人物和优秀学生代表等,组成全省教育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加强青春使命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与我的人生路”专题研学。
二、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和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贯彻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用好大中小学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指导有关高校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推动建设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继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与视察河北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组织编写学生辅导用书,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和实践要求,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组织全省优秀教师录制一批示范课,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与视察河北重要论述进课程 教材走深走实。
三、全面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依托正定、西柏坡、阜平、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地,推动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积极引入情景教学模式,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遴选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充分发挥各级德育共同体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院长”培养工程,遴选培养一批高校思政课管理骨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培育单位,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经验。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落实 1:350 的规定要求,推动配齐建强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开展全省高校思政骨干和思政课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思想工作队伍能力素质。组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精准送学”,提升薄弱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水平。加强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公”带“民”思政课帮扶机制,形成教师共同成长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和社团建设与管理。总结“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经验固化转化,扎实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全省高校 学生社团信息库。指导高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 式建设,逐步扩大学校覆盖面,常态化打造“三全育人”实践园 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统筹地方和校本课程,将抗“疫”故事、中华文化和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有机融入各学科。依托我省红色资源优势,将学好“指定教材”与学好“生动教材”紧密结合,优化架构基于河北地域特色的教学特色。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等,建好涵盖 PC 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端一体化互联网服务矩阵。加强河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指导高校办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内涵。加强高校思政类重点公众号建设和使用,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弘扬网络正能量,争做校园好网民。
建设高素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推动高校辅导员岗位配备到位,确保师生比不低于1:200。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推动落实专职辅导员职级晋升和职称评聘制度。组织2022年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和宣传。开展专题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全省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新任辅导员进行系统岗前培训,持续开展辅导员“精准送学”培训项目。加强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中小学德育骨干、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培训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训。
做好全省大中小学教材管理。健全教材工作领导体制,推动成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全省教材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教材管理制度机制,制订教材管理工作规程。适时召开全省教材工作会议。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统筹规划,严格履行教材政治把关责任,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教材工作专项督查。
五、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进一步规范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全面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推动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切实保障学校劳动教育时间,创新学校劳动教育载体,研制开发高校劳动教育视频课程。鼓励各地各学校开发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遴选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探索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举措和体制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培训。鼓励学校采用多种方式配齐建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征集学校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宣传推广一批学校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教指委的作用,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进行实地督查。依托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组织开展研讨交流。
做好劳动教育宣传展示工作。召开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举办全省中小学劳动技能竞赛。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研制开发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监测各地各校劳动教育工作动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校外教育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督促各地各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队伍、场地、经费等政策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完善心理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充分发挥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不断提高对学生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持续深入做好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开展专门教育工作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专门学校建设。
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围绕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教育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服务、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进万家、合格家长网上测评、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升等专项行动,创建一批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区。探索建立适应家长和中小学生需求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教育困难家庭的指导和援助力度。继续推动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家教茶座”试点。建设好50个省级家庭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全省绿色学校建设复查、摸底和第十三批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印发河北省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要点,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等八部门,举办全省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深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宣传教育,强化 河湖森林保护意识,有序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节约教育。
切实发挥校外教育优势。加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发挥校外教育在助力“双减”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开展河北省第十二届“校外教育杯”系列主题比赛,宣传展示我省校外教育的优秀成果。加强研学实践营地、基地的管理和使用。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探索和开设经典诵读、礼仪文化课程,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青少年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组织“中国茶文化”主题实践,打造一批校外特色实践课程和活动,推广一批先进典型经验。
七、努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研究型模范处室单位
强化处室单位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提升政治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委和厅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规范办文办事办会流程,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定期理论学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注重行思结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善于将工作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以研究成果引领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